logo
 敬請登入支持
帳號:

密碼: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主選單
 搜尋本網站

進階搜尋
 誰在線上
線上目前共30
(5人在瀏覽自由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30

尚有...
 青韻廿周年特刊重溫
 青韻二十五周年紀念網頁
 聽我彈結他
 有用舊版資訊
舊版青韻民歌網


從01.06.2000以來的訪客
討論區主頁
   網友談天室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之 《漫說粵音之古典性》
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阿添
發表時間: 2008-07-28 19:00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3-12-08
來自: 錦上路
發表數: 4324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之 《漫說粵音之古典性》
After chatting with TC Cheung on the topic of Canonese in Zhuhai, I have find some interesting stuff for sharing: -

廣府話救亡
http://www.cantoneseculture.org/page_CantoneseSave/index.aspx

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4%B8%9C%E8%AF%9D

I remember that TC also mentioned some of the following cantonese terms: -

引文: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均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普通話中這些古詞已被極少使用。

第一及第二人稱用「我」、「你」,與北方官話相同,但粵音「我」(ngo5)更保留了中古漢語唐音(*ngɑ̌ )之疑母(ng-)。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繼承了東晉南朝的用法,跟吳語一樣使用「渠」,但現代粵語為「佢」字。複數人稱不用「們」,而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現代粵語為「哋」字,本字為「等」)。

粵語不用「是」而用「係」來代表正面答覆,「係」是明清小說中常用字,其粵音(hai)與日本人正面答覆時的單字發音基本相同。

否定詞不用「不」而使用典型南方的模式,與客家話及閩南話相同,讀作mum或ngum,現代粵語為「唔」字。中古漢語否定詞經過b-和m-的聲母分化(當時b-聲母的否定詞有如「不」、「否」、「非」)。

在詩經、尚書等古經典作品中,不少用詞亦在今天粵語中慣常使用。例如,句未助詞「忌」(現代粵語寫為「嘅」字),在《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噬」字在粵語中解作「咬」,語出《詩經》「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陰騭(音:陰質)語出《尚書》:「惟天陰騭下民」,在粵語中指埋沒良心的事。「卒之」一詞在古文和現代粵語都是等同「終於」。古代常用的貨幣量詞是「文錢」,粵語也保存了「文」的用法(常被寫為「蚊」字),用法相當於普通話的「塊」。在量詞上,粵語使用出現於宋詞的「幾時」(何時)、「幾多」(多少)。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可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粵語亦會借用古語作引伸,演化成新的意義。「牙煙」(正寫「崖广」)原意為「懸崖邊的广」(「广」即是小屋,與簡化字無關),後引伸為危險。

「走」字的本意為「奔跑」(兩腳交互向前迅速躍進),但在普通話中已轉義為「步行」。粵語中,「行」就是步行,而「走」則保留了古漢語中「奔跑」的意思,此點與另一個保留古義的閩南語一致。又如普通話「吃(喫)/喝」,粵語用更古老的「食/飲」,用法與《論語.學而》中「君子食無求飽」一致。動詞「來」,粵語會用「蒞」(常寫作「離」),即「歡迎蒞臨」的「蒞臨」。

再如「打甂爐」(吃火鍋,常寫作「打邊爐」),「甂爐」為一種古炊具;日常炒菜用的半圓型炊器,古代稱為「釜」,粵語和客家話用「鑊」,北方話用「鍋」,閩語用「鼎」。[2]

粵語用「謦欬」代表聊天、閒談,也是古漢語的用法,在古書例如《列子》《莊子》都可找到例句。(「謦欬」因常被寫作「傾偈」,也有人認為是來自僧侶說教「講佛偈」。)

有些詞彙的不同源於廣東跟北方的地理與衣食住行的差異。比和煮熟的稻米,粵語直接稱為「飯」,但北方話要用「米飯」。因為「飯」在中文代表所有正餐,但廣東的氣候水土及傳統飲食習慣異於北方,廣東人正餐只食稻米,不像北方人有粟、黍、大麥、小麥、餅與麵作為正餐,所以廣東人直接將「飯」引伸為煮熟的「稻米」。

有些詞字則是在粤語產生了新的意思。比如「素食」,粵語用「齋」,這是來自佛教在齋戒之時進行素食,廣東人則去掉宗教意思直接將「齋」變成「素食」。


ha... Our language is indeed very interesting, I think. (Can't type Chinese now.)


----------------
"推廣民歌。服務社群。鍛鍊自我"

aw902
發表時間: 2008-07-28 22:24
開始0係青韻的常客喇。
註冊日: 2007-08-27
來自:
發表數: 58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It's the first time I read/hear something like this... Very interesting... Used to believe Cantonese is not "formal" & just a dialect....

Tim, thanks for sharing those interesting info/facts...

Cheers, Andy


----------------
Regards, Andy

阿添
發表時間: 2008-07-28 22:41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3-12-08
來自: 錦上路
發表數: 4324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andy

我是拋磚引玉吧........ 引tc出招, 教我0地填白話詞....


----------------
"推廣民歌。服務社群。鍛鍊自我"

stranger
發表時間: 2008-07-29 00:29
開始0係青韻的常客喇。
註冊日: 2006-06-15
來自:
發表數: 175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我都係最近至知,原來廣東話來源古老,可以追到唐朝(即唐話)所以用廣東話來念唐詩比用普通話合韻而且好聽,唔信可以念一首嚟聽吓。
廣東話有九聲既抑揚頓挫, 而普通話只有四聲,
唔怪得之,我曾經有講普通話嘅朋友,話我d廣東話好聽,
好似唱歌咁,原來係有原因架!


----------------

emmakwok
發表時間: 2008-07-29 08:34
青韻是我家!
註冊日: 2007-09-28
來自:
發表數: 326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Dear Tim,

Thanks for this posting. Cantonese is very ineteresting. When I learned Putonghua few years ago, my tutor told us that Cantonese is the most difficult but interesting dialet amongst all being used in China. It's history is much longer than Putonghua.

As our own dialect, we should know more.

Emma
aw902
發表時間: 2008-07-29 11:57
開始0係青韻的常客喇。
註冊日: 2007-08-27
來自:
發表數: 58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Hi Tim,

BTW, are you working in the Taikoo Place area? Ran into someone a few times who looks like you but I was not 100% sure...


----------------
Regards, Andy

tccheung
發表時間: 2008-07-29 23:01
青韻是我家!
註冊日: 2003-12-27
來自:
發表數: 468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粵語要追源溯始,其實要從秦朝說起。
秦始皇戰勝六國後,再統一中國,這個「統一中國」,當然包括中國南方。當時南方是稱為「百越」(「越」與「粵」在古代是同義),百越涵蓋的地域很廣,其中包括現今的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
秦始皇曾向百越發動三次戰爭,前後派遣征伐的軍隊達數十萬之眾。秦軍平定百越後,秦始皇並將三十萬將士留在當地長期駐守,然後又將北方中原以十萬計的婦孺、平民、囚徒等遷徙到百越,這些人流放到南方後,聯同駐守在當地的三十萬士卒,從此落地生根。到了秦朝覆亡後,這數十萬軍民並沒有遷回北方中原,繼續留在南方繁衍後代。這種「北人南調」,在多個領域影響著南方百越族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而這數十萬北方人操的是中原漢語,於是這種北方中原口音無可避免地改變了南方人固有的語言(粵語)系統。

這是中原漢語傳入南方影響粵語的最早階段,這階段我們或可稱為「秦漢時期」。
今天我們所說的廣東話,就保留了相當多的古代漢語的痕跡,某些字的發音甚至是源自於秦漢朝代。筆者試舉如下兩個例子說明。

**粵語有所謂「煲飯」、「煲水」之說,(煲)是用"B"發音,這是秦漢時期古漢語的聲母;但普通話就沒有這個"BO"的發音,所以煲飯只會說成「燒飯」或「造飯」;煲水說成「燒開水」。

**粵語有一個「浮」字,一般讀法是和普通話一樣,都是用"F"發音。
但這個(浮)字在古漢語是可以用"P"去發音,普通話就沒有。粵語的(浮)字就保留了這個"P"的聲母,亦可以讀成「蒲」。例句:「今晚我會蒲頭」。
(「蒲頭」是誤寫,正確寫法是「浮頭」。)

*****************

中國歷來戰禍連綿,一部二十四史,將之說成是「戰爭殺戮史」,並不為過。除了是中國本土的內戰、外族入侵中原亦引發無數次戰禍,在魏晉南北朝以及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中國北方長時間淪入外族人之手;到了元朝,中國更是在蒙古人的鐵蹄下受統治。
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是源自河北的地方語言,河北省地理上靠近關(塞)外,塞外地方歷來都是外族人聚居之地,所以河北地方是首當其衝,在長時期在異族人佔領下,,語言文化上亦無可避免地受到異族外來的影響。就算是在和平時期,中原地方受外族文化之影嚮亦從未間斷。
這種河北方言受外族語言的衝擊,語言系統亦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更迭發展,成為近代的普通話,到了上個世紀,更成為全中國的統一語言。
河北方言(普通話)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外族語言的特性,但同時卻流失自己語言(漢語)固有的特質,所以到了今天,普通話的發音只分為(陰平)、(陽平)、(上)、(去)四聲,無法跟粵語分為九聲相比。

相反,廣東位處中國南方一隅,相對北方來說,戰禍不多,未受過外族人統治,就算在元朝平定南宋後統治下的幾十年,本土嶺南文化受到外族影響亦很有限;加上歷來逃避戰亂南遷而來的都是中原漢人,所以粵語能夠沿著漢語的軌跡穩定發展,並保留了不少古代漢語的聲韻和詞彙。

*****************

如上所說現代人說的普通話只分為四聲,當中最大缺憾是沒有(入)聲,漢語原有的入聲字,被一種叫「派聲」的方法解決,意思是將入聲字分別派入(平)(上) (去)三聲來讀,這樣完全斲喪了中國古典文化的意蘊和內涵。筆者個人認為一種沒有(入)聲的中國語言,不可能成為完整的「漢族語言」。
筆者再抄錄兩首較為人熟識、而是用(入)聲字押韻的詩詞說明一下。

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泣)和(急)是押入聲韻,這二字用粵語讀出來有強烈的迫力,很能表現作者內心既悲且憤之感傷。但如果用普通話去讀,泣讀成(che);急讀成類近(紙),不單只不合韻,而且將詩中悲戚交切之意完全掉失。


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句末中的「歇、烈、月、切、雪、滅、缺、血、闕」全部是押(入)聲韻,字字讀來短而促,悲壯而憤慨,有十足的氣勢和張力;如果用普通話去讀,字字可拉長來讀;如果黃泉下的岳飛聽到,不知作何感想?
(這首《滿江紅》有近人說是偽拓之作,作者並非是岳飛,筆者較傾向同意這說法,但這裡不去打岔了。)
aw902
發表時間: 2008-07-29 23:27
開始0係青韻的常客喇。
註冊日: 2007-08-27
來自:
發表數: 58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大開眼界!!!!

從來無諗過用"廣東話來念唐詩比用普通話合韻而且好聽"... 咁以後啲大導演拍啲歷史古裝片應該用廣東話至夠傳神喎...

TC, thanks so much for the sharing....


----------------
Regards, Andy

阿添
發表時間: 2008-07-30 00:29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3-12-08
來自: 錦上路
發表數: 4324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TC兄:

拜讀完大哥的鴻文, 深深地驚嘆著TC兄學識的淵博! 及感過癮的是用derek哥來作句做例,哈哈..... 蒲頭吧, 大家都想他了!

原來跟tc學讀詩是這麼有趣, 有空再來教大家來讀讀古詩, 作下詞喇....




----------------
"推廣民歌。服務社群。鍛鍊自我"

simga
發表時間: 2008-07-30 01:12
開始0係青韻的常客喇。
註冊日: 2007-01-07
來自: cw
發表數: 254
Re: 廣府話 / 白話 / 粵語
看了TC兄在引文內,對「煮熟的稻米」、「飯」、「米飯」的閘述,忽發遐想。北方話稱煑熟的米為「米飯」,然則煮熟的粟、黍、大麥、小麥會否也稱為「粟飯」、「黍飯」、「大麥飯」、「小麥飯」?

引文:

有些詞彙的不同源於廣東跟北方的地理與衣食住行的差異。比和煮熟的稻米,粵語直接稱為「飯」,但北方話要用「米飯」。因為「飯」在中文代表所有正餐,但廣東的氣候水土及傳統飲食習慣異於北方,廣東人正餐只食稻米,不像北方人有粟、黍、大麥、小麥、餅與麵作為正餐,所以廣東人直接將「飯」引伸為煮熟的「稻米」。


北方話稱煑熟的米為「米飯」,然則煮熟的粟、黍、大麥、小麥會否也稱為「粟飯」、「黍飯」、「大麥飯」、「小麥飯」?


(1) 2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無發表權
 
Powered by 青韻民歌網 © 2000-2021